你的購物車現在是空的!
世界上最稀有花卉
•
1. 米德爾密斯特紅花(Middlemist camellia)
原產地: 中國/英國
狀態: 極度稀有——全世界僅存兩株
描述:
儘管名稱中帶有「紅」,米德爾密斯特紅花實際上是深粉紅色的山茶花。它於1804年由英國植物學家約翰·米德爾密斯特自中國引入英國。如今已在中國滅絕,僅在紐西蘭與英國的兩個園區中存活。
稀有原因:
棲地破壞與過度採集導致其在野外滅絕。現存植株僅於人工環境中精心培育。
趣聞:
每一朵花需多年才能成熟,在適當條件下可存活數十年。
2. 幽靈蘭(Dendrophylax lindenii)
原產地: 古巴與美國佛羅里達州
狀態: 極度瀕危
描述:
這種神秘的蘭花沒有葉子,看似「漂浮」在空氣中,僅靠幾乎透明的根附著於樹幹上。它潔白的花朵形似幽靈般的幻影。
稀有原因:
生存條件極為嚴苛——需要高濕度、穩定溫度與共生真菌。棲地流失與盜採嚴重影響其族群。
趣聞:
它只能由一種具長喙的巨天蛾授粉。
3. 巨花魔芋(Amorphophallus titanum)
原產地: 印尼蘇門答臘島
狀態: 瀕危
描述:
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單株花序植物,高度可達三公尺。它會釋放出強烈的腐肉氣味以吸引食腐甲蟲進行授粉。
稀有原因:
蘇門答臘森林砍伐嚴重導致棲地喪失;此外,它開花極為罕見——通常需七至十年一次。
趣聞:
花期僅維持24至48小時,每次開花都會吸引大量遊客前往觀賞。
4. 翡翠藤(Strongylodon macrobotrys)
原產地: 菲律賓
狀態: 易危
描述:
熱帶攀緣植物,懸垂的花串呈翡翠綠或藍綠色,閃耀奪目。每朵花形似利爪。
稀有原因:
森林砍伐與其授粉者(蝙蝠)減少導致數量下降。其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,難以人工栽培。
趣聞:
其顏色源於罕見的花青素組合(malvin與saponarin),自然界極少見。
5. 曇花(Epiphyllum oxypetalum)——「夜之女王」
原產地: 斯里蘭卡
狀態: 稀有且短暫
描述:
一種白色仙人掌花,僅於夜間綻放,黎明前即凋謝。其香氣濃郁而醉人,持續時間極短。
稀有原因:
雖未瀕危,但開花時間極短且難以預測,因此極少有人能親眼目睹。摘下後會立刻凋謝,無法保存。
趣聞:
在佛教傳說中,曇花綻放象徵天界龍族(那伽)降臨人間。
6. 優曇婆羅花(Youtan Poluo)
原產地: 中國、印度、韓國
狀態: 傳說中的稀有花
描述:
極細小的白色花朵,直徑僅約1毫米,常附著於金屬或木頭表面,而非土壤。傳說每三千年才開一次。
稀有原因:
其生物學歸屬尚未明確,有人認為其實是昆蟲卵,但也有報告指出它會散發花香。
趣聞:
佛教傳說稱其綻放預示聖王降世或重大事件的到來。
7. 巧克力波斯菊(Cosmos atrosanguineus)
原產地: 墨西哥
狀態: 野外滅絕,僅人工栽培存活
描述:
花瓣呈深酒紅色,質地如絲絨,散發出濃郁的黑巧克力香氣。野生原種已滅絕,目前僅透過無性繁殖維持。
稀有原因:
棲地消失與極低的種子產量導致其在野外滅絕。
趣聞:
在夏夜溫暖時香氣最為濃郁,是稀有花卉愛好者的夢幻品種。
8. 富蘭克林樹(Franklinia alatamaha)
原產地: 美國喬治亞州
狀態: 1803年起野外滅絕
描述:
小喬木,開白色芳香花,秋葉呈橙紅色。由植物學家巴特蘭父子於十八世紀發現,以本傑明·富蘭克林命名。
稀有原因:
在原產地阿爾塔馬哈河沿岸神秘消失。現存所有植株皆來自巴特蘭家族所保存的栽培品。
趣聞:
今日所有富蘭克林樹的基因完全相同,皆屬同一個延續超過兩百年的族系。
9. 直布羅陀石竹(Silene tomentosa)
原產地: 直布羅陀
狀態: 極度瀕危
描述:
粉紫色花朵生長於直布羅陀懸崖峭壁間。曾於1990年代被宣告滅絕,1994年一名登山者在野外重新發現。
稀有原因:
其棲地極為狹小且難以到達,繁殖條件受限。
趣聞:
重新發現後,其種子被送往倫敦邱園保存與栽培。
10. 鸚鵡嘴花(Lotus berthelotii)
原產地: 加那利群島
狀態: 野外極度瀕危
描述:
鮮紅與橘色花朵形似鸚鵡喙,葉色銀灰。
稀有原因:
原本由已滅絕的太陽鳥授粉,現今幾乎無法在野外自然繁殖。
趣聞:
雖野外幾乎消失,但因外形艷麗,常見於人工觀賞栽培中。
保育與保護
許多稀有花卉面臨以下威脅:
- 森林砍伐與棲地破壞
- 氣候變遷
- 非法採集與貿易
- 授粉者滅絕
主要保育措施包括:
- 植物園內保存與繁殖計畫
- 種子庫保存(如英國千禧種子庫)
- 棲地修復與野放計畫
- 國際保護條約(如CITES)
愛花者的負責任行動建議
- 支持合法且具保育價值的植物園與組織
- 避免購買野外採集的稀有植物
- 選擇人工繁殖或組織培養品種
- 了解並保護當地的瀕危植物

